数据交换的新思路:突破传统瓶颈,网闸让安全与效率兼得!

背景:安全与效率的两难困境
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,政府、企业等单位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同时,也面临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换需求:
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共享;
单位内外网之间的资料、报告、报表传输;
重要信息系统在合规压力下的数据交换。

而传统方法往往在“安全”与“效率”之间陷入两难。

传统解决方案及其局限

为确保数据交换的安全性,传统上政府企业单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:

保守派:断网/物理隔离(“安全至上”)

· 彻底切断内外网物理连接,确保外部攻击无法直接入侵。

· 依赖U盘、移动硬盘等介质手动传输数据。

局限:

物理隔离安全性高,但效率极低;

数据流转流程繁琐,需专人操作,影响业务时效;

数据传输过程缺乏完整审计,合规风险大。

开放派:防火墙/边界防护(“效率优先”)

· 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,通过防火墙直接打通内外网,在保障互联互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安全。

局限:

内网、业务、数据暴露面增大,存在安全隐患;

缺乏监管手段,数据易失控;

不符合党政机关单位对数据安全的政策行业标准要求。

解决方案: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(网闸)

网闸以创新架构打破传统困境,实现数据安全与高效传输的双重保障。

核心技术1:物理隔离 + 协议剥离

· 硬件隔离:内外网之间无任何物理连接,彻底阻断攻击路径,采用“2+1”硬件架构,即“内网主机+隔离部件+外网主机”,切断内外网间TCP连接,实现多个网络或应用系统之间的强隔离和数据安全交换;

· 协议剥离:依靠专有数据通道、协议转换、格式校验等机制完成数据交换。

外网攻击者无法通过协议漏洞渗透内网。

核心技术2:双向/单向数据摆渡

· 双向摆渡:按需配置传输任务,实现内外网数据安全交换,适用于高频交互的业务(如数据库同步、文件同步等),通过时间段控制、单任务并发数等相关策略保障数据传输。

· 单向摆渡:通过白名单、五元组等策略保障其数据的单向传输,如仅能从外网流入内网,杜绝内网数据泄露。

大幅提升数据传输效率,满足业务连续性需求。

核心技术3:敏感数据自动过滤

· 内容识别引擎:内置内容智能语义分析,自动识别并处理敏感信息,对指定文件的内容关键字进行过滤,确保只有符合保密、安全策略的数据文件才允许被同步;

· 病毒查杀机制:实时过滤病毒、木马等风险文件,支持病毒库升级;

· 文件类型识别:通过黑白名单机制,根据文件类型特征进行过滤,且不依赖文件扩展名。

确保数据传输过程合规、安全、可追溯。

如何选择:不是非此即彼,混打更安全

分层防御场景:防火墙作为第一层流量过滤,网闸作为第二层数据净化关口。

跨网数据交互:如需从互联网向生产网传输文件,可通过“低安全域——防火墙——网闸——高安全域”实现安全闭环。

防火墙:专注于流量、访问、端口、协议的控制,提供基础安全保障;

网闸:聚焦于数据内容的安全交换,保障数据“干净”且“合规”。

优势总结:为什么选择网闸?

安全升级:硬件隔离搭配协议剥离,切断潜在攻击路径,全面防御APT、勒索病毒等威胁;

✅ 效率提升:支持大文件高速传输,智能调度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稳定流畅,业务不中断;

合规无忧:内置数据过滤、日志审计,满足等保2.0、行业合规标准,轻松应对安全检查。

“断网”不再是唯一安全选择,网闸助力单位在保障安全的同时,让数据传输快人一步!